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际沟通:女性与男闺密交往有度(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9日 10:38  39健康网
女性与男闺密交往有度女性与男闺密交往有度

  导语:每个女人的人生旅途中,都会拥有几个亲如姐妹的知心朋友,称之为“闺密”。但是,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加,职场女性已不满足于找同性倾诉心事。于是拥有一个异性知己、另类的“男闺密”,成为很多职场女性减压、倾诉的新时尚,并流行起来。

  “职场白领”“没有男闺密,你OUT了!”

  “你有男闺密吗?没有可就OUT了!”

  上周,在上海打工的大学同学小乔打来电话,兴致勃勃地聊起她最新的职场生活。

  小乔是上海一家外企公司的白领。她说,他们公司的女职员最近都在寻找时尚肥皂剧中那样的“男闺密”。“搬家的时候可以当男人用,倾诉的时候可以当女人用。遇到烦恼、不开心的时候,还可以拉他去逛街。”

  小乔还说,找个“男闺密”已成为一些职场MM最时尚的解压方式。

  “专家分析”倾诉有助职场女性解压

  “当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很容易情绪波动,出现焦虑和急躁等情绪,尤其是职场女性,时间长了,还容易诱发身心疾病。”郑州新世纪女子医院首席妇科专家、主任医师徐佩安说。

  心理咨询科专家指出,现代职场中,职业女性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大,寻找应对方式,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

  心理咨询科专家说:“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女性在价值观上更加重视感情交流和分享,这样可使她们的内心得到满足。”因此,当女性面临压力的时候,找自己信任的人倾诉可以非常有效地缓解压力。

  对于职场女性寻找“男闺密”的时尚减压方式,心理专家分析说:“异性朋友是正常人际关系交往的一种,男闺密的流行也折射出女人对男人的信任度提高。”

  心理专家表示,男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女人不同,男人更能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他们的抽象能力更强些,异性交往可以互补性别角色的不足。

  “记者调查”

  多数职场女性期待“男闺密”

  “你有男闺密吗?”“你愿意找男闺密吗?”“你喜欢什么样的男人做男闺密?”一周前,记者在今报女性健康QQ群中贴出调查问卷,86名女性网友参与了讨论、回答。

  网友“佳+佳”留言说,她已结婚为人母,但从大学到现在一直有个非常铁的异性朋友,遇到困难可以一起出谋划策,比女性朋友好很多。

  从调查结果看,很多女性朋友还是比较期待拥有一个“男闺密”的。对男闺密的选择大多倾向于“蔡康永式的”、“张国荣式的”,有一点女性化倾向的男人,比较受女性朋友欢迎。

  “专家提醒”

  异性倾诉,要注意距离、把握好度

  那么,职场女性最有效的倾诉方式,是不是找个异性朋友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也有很多人对“男闺密”持怀疑态度。网友“Penny”质疑:“男女之间有真正的友谊吗?”

  对此,心理专家说,异性成为闺密有时是互相排遣寂寞的需要,但刻意把身份模糊化并不切合实际,动机也可能是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异性朋友互相倾诉的若都是较为隐私的话题,时间长了,容易产生感情。对于已婚女性来说,有了压力,不妨选择向家人、爱人倾诉,避免与异性朋友长期交往,影响家庭幸福。”

  心理专家提醒说,未婚女性可采用这种较为另类的减压方式,但最好将目标放在单身异性身上。“已婚女性应当注意边界,把握好度。”

新浪强烈推荐:运程速递快车 免费算个人星盘 在线文字投稿 在线塔罗测试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458

网友热评

沈希六
北京海淀
可以
回复 支持 2015-08-25 13:09:15
不作就不会死
新浪网友
中枪挖鼻屎
回复 支持 2014-04-11 10:04:56
gracewang2015
新浪网友
那群围着她的男人都太傻了,哪儿找不到好女人,要这种爱慕虚荣,朝三暮四的?还是天生有受虐的倾向?
回复 支持 2014-03-12 23:39:26
神之鹰华
新浪网友
王迎军律师 从藏獒咬死女童案看中国法治的弊病13-7-2》---<br/>国人怎么总是认为:违法,是享受;犯罪,更是超级享受。连影视明星孙海英(养了7只藏獒)= 也不例外;还把夫人吕丽萍、及其姑姑咬了。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哪儿去了?!<神之鹰华>
回复 支持 2013-11-04 18:03:33
神之鹰华
新浪网友
熊丙奇 学生写“检讨书”与公民教育13-11-3》---<br/>过于刚烈的孩子。连挫折都非也,点点的不顺利,就30层楼上跳下。是教育问题,还是观念出了问题 。无法想象,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应该象美国民众,在孩子哑哑学步时,就给予挫折培养、教育。<神之鹰华>
回复 支持 2013-11-04 18:01:44
新浪手机用户
新浪网友
对呀、、、
回复 支持 2013-04-09 06:33:11
星光明闪_92314
新浪网友
道歉的最佳时机要看纠纷问题的大小和进展,至少要双方静下来有个缓和期,太盲目地道歉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回复 支持 2013-03-29 13:57:01
新浪手机用户
新浪网友
从小到大,我对友谊就是一种主动和信任。把每个人都当做自己的好朋友,可以处处有趣,什么话都可以说,真的很好!
回复 支持 2013-03-28 15:05:29
lizhenvs2408666
新浪网友
心
回复 支持 2013-03-28 12:27:28
ylee_0718
新浪网友
回复 支持 2013-03-19 19:25:56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快速注册新用户
密 码   忘记密码?
 
百度推广

相关报道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