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探求终身大事--中华民族的婚俗文化(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 15:30 国际周易

  独家撰稿/董易林

  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其在人生过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这一人生仪礼。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所谓婚俗文化,是指围绕着人们的恋爱和嫁娶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其主题部分是婚姻,同时还包括婚前的恋爱期和婚后的生育期。恋爱是婚姻的预备期,而婚后的生儿育女,则可以看做是婚姻的延续期。中国的婚俗文化源远流长,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太暤庖牺氏,风姓,代隧人氏继天而王。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可见在上古神话传说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中国的婚俗文化。

  恋爱习俗

  恋爱习俗,专指结婚前的男女爱慕行为,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婚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世界各民族的恋爱习俗,或迥然不同,或大同小异,可谓五彩缤纷。就同一个民族来说,或历代相沿,或今非昔比,也不尽相同。从大的范围来说,各地的恋爱习俗大致可以分为开放型、保守型和介于开放与保守之间的固定型三种方式。

  开放型的恋爱亦平时人们常说的“自由恋爱”,是指男女青年可以自由交往、表白爱情,自己选择恋人的一种恋爱方式。这种自由恋爱的习俗可谓由来已久,但在中国古代却难见确切的记载。

  保守型的恋爱绝无自由可言,其婚姻完全由父母包办--实际上也就是并不存在恋爱这一过程。中国古代自宋代--尤其是南宋以后,主要发展了这种恋爱方式。古代男女的婚姻就完全听凭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少有什么自由可言。

  固定型的恋爱,是介于开放型和保守型之间的一种恋爱方式。这种恋爱习俗,平时也禁止男女青年的自由交往,但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要举行一次类似“狂欢节”的活动,而在这种活动中,男女青年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心目中恋人。先秦时期郑国等地的婚姻习俗,即类似于这重类型。据《周礼-地官》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与是时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在每年农历二月春暖花开的季节,由官媒组织青年男女举行一次露天舞会。在这样的舞会上,男女青年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恋人,甚至当场私奔也没有人禁止。《诗经-郑风-溱洧》《鄘风-桑中》等篇中,也都记载了先秦时期这种比较自由的恋爱习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上古神话时代已经出现婚俗文化

  婚姻形式

  婚姻形式虽因地区、民族而各不相同,但大致有三种方式。

  一是女到男家--即女嫁男娶。把女子送到男家成亲,谓嫁;将女子接到男家成亲,曰娶。此俗流传甚广,汉民族大多采取这种方式。

  二是男到女家--即从妻居住,民间俗称“倒插门”、“招女婿”。但有些地区则为成俗,即将男子街道女家成亲才是正常现象。这种习俗多存在于东南亚一些国家,如泰国的暹罗人即有此俗。中国古代也有这种风俗,《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中有“士如归妻,迨冰未泮”之句,一般认为就是反映了先秦时期从妻居住的婚俗。

  三是独立成家--即既不到男家、也不到女家成亲,而是一旦成亲就自立门户。喀尔喀的蒙古人即有此俗。但是,虽然是独立成家,婚礼却仍在男家举行。

  伴随着这三种基本的婚姻方式,由古及今,还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婚姻形式。婚姻既然是人生两大乐事之一,在中国古代,不管是自由婚姻、还是包办婚姻,大多数都是通过明媒正娶的形式,将婚礼布置得热热闹闹。然而,除了这两种正常的婚姻形式之外,古代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婚姻形式,比如买卖婚、交换婚(俗称“换亲”)、童养婚(女小男大,或男小女大),表亲婚、指腹婚、冥婚等。

  表亲婚是古代上层社会较为通行的一种婚姻形式,俗称“亲上加亲”,但大多都带有功利色彩。表亲婚的对象一般是姑表或姨表兄妹。如《红楼梦》中的宝玉与他所深爱的黛玉,就是姑表兄妹,而最后与宝玉结婚的宝钗,与宝玉则是姨表姐弟。

  与热闹的婚礼场面迥然不同的是抢婚的习俗。中国古代文献中也有关于抢婚习俗的记录,如《易经》中记载: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贲六四》)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屯六二》)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屯上六》)

  据《国风与民俗研究》中解释:“第一首是写抢亲者骑在马上,穿着华丽的服饰,挟带弓箭,气势汹汹,马不停蹄地奔往女家。他们不是强盗,而是为了婚姻之事。第二首是写抢亲者接近女家时的情景,他们怕惊动对方,一路上左顾右盼,缓缓而行,等待着抢亲的时机。第三首写的是抢亲成功,在归途路上,女子不愿,挣扎不止,连血都哭出来了。”然而,抢亲的习俗流传到后来,仅仅蜕变成一种形式。现在山东淄博一带还流传着“王老虎抢亲”的传说,但表现在婚姻形式上,仅仅是当地人习惯于夜间迎亲而已。

  婚姻过程

  婚姻过程是指结婚时的具体实施阶段。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即男家请每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时须携活雁为礼,使人纳其采择之意。《仪礼-士昏礼》中说:“昏礼下达,纳彩用雁。”

  问名是男家拖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准备合婚。《仪礼-士昏礼》中记载:“宾执雁,请问名。”问名的文辞大多是:“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若女方同意,则授礼;男家即通过占卜测定吉凶。如果男女八字相合,则进行下一步。

  纳吉,即把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告知女方,也是以雁为礼--后世则多以金银首饰等物为礼。相当于现在的定婚,俗称送定、过定、定聘。

  纳征,即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古代纳征多以鸟兽为礼,上古时聘礼须用全鹿,后世简代以鹿皮。崔駰的《婚礼文》中记载:“委禽莫雁,配以鹿皮。”《诗经-召南-野有死糜》中说:“野有死糜,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写的就是用野鹿向女子求婚的事。因为古代纳聘多执雁为礼,故送聘礼又叫“委禽”。当然,古代纳征也并非全部用鸟兽为礼,象《卫风-氓》中所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是以布为聘礼的例子。后来,纳征的礼仪越演越繁,成为六礼中礼仪最繁琐的过程之一。

  请期,即男家择定结婚日期后,备礼去女家,请求同意结婚的日期。现在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头”。

  亲迎,即迎娶新娘。其方式、礼节各不相同,但一般是男子亲往女家迎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共鼎而食,再将一瓠瓜剖为两半,夫妇各执其一,斟酒而饮,谓之“合卺”--此即后世交杯酒的源起。这一过程,是婚俗文化中最富民俗色彩的事象之一。

  古代富家子女结婚,一般都严格遵循六礼的步骤,而普通人家结婚则大多从简。齐鲁之地是古代的文明礼仪之邦,但也并不拘泥于六礼。齐俗不亲迎--现在山东临朐一带还是如此,早已被风诗所讥。《诗经-齐风-著》篇谓: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诗中所谓的“著”,指大门与屏之间的空地;庭,则指门内、堂前之地;堂,则为室前之厅。结婚时,男子只等在这三个地方,正说明了齐俗不亲迎的婚俗。

  后世的婚礼大致沿袭了古代六礼的过程,只是有繁有简,略有差异而已。然不管风俗如何不同,大致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步骤:一说亲,二定亲,三迎亲,四成亲——个别婚姻还会有第五个步骤,即退亲。

  

  更多周易内容请访问国际周易发展应用研究院,咨询电话:010-51667826

 [1] [2] [下一页]

新浪强烈推荐:运程速递快车


  星座在线拼图 在线塔罗测试 在线文字投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