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大行星
关于行星的占星学,在巴比伦性占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除了本身的重要性之外,它又是一道桥梁--一头通向军国占星学,一头通向占星学,一头通向生辰占星学。我们前面已经指出过,这两类占星学的源头看来都在巴比伦。
迄今以发展的巴比伦泥版中,虽然保存了大量占星学文献,但那都是关于天体位置的推算、观测以及对“征兆”的解说之类。
在巴比伦是占星家来看,行星的“过宫”,即从黄道十二宫的某一宫进入下一宫,具有占星学上的重要意义。更复杂、也更重要的则是行星序列,就是将五大行星依照某种理论(比如根据各星的性质、特点、能够大小等)排成序列。,让它们依次“统治”各宫中的一定位置。巴比伦占星学采用的序列有两种。较早期的一种是这样:
木、金、土、水、火
稍后一种流行于波斯—希腊化时期,系将水星与土星互换,即:
木、金、水、土、火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学者们尚未探明。较早的那种序列构成一套“占星约定”(terms)的理论基础。在托勒密的《四书》中的,这套体系被称为“迦勒底体系”,可简述如下:
黄道上每三个相差20度的宫构成一个“三宫一体”(tripliciti),比如白羊、狮子、射手三宫就是一个“三宫一体”。在这一体的三宫中,五大行星一次统治每个宫中的4度、5度、6度、7度、8度的区域,由于恰好有:
4度+5度+6度+7度+8度=30度
正好填满一宫,“统治”没有空缺。黄道十二宫共可构成4个“三宫一体”,这样五大行星依据上述早期那种序列周而复始,各自统治自己的天区,就还缺少一个“三宫一体”。为此,又将双子--天秤--水瓶这个“三宫一体”一分为二,分为昼、夜两部,于是5个“三宫一体”对五大行星,恰可配齐循环一周。这可以列出一览表:
上面这表的意思是:在第一个“三宫一体”即白羊、狮子、射手这三宫中,每宫的初始8度,由木星统治,接下来的7度,由金星统治,土星则统治再往后的6度,如此等等,其次依次类推即得。所谓某行星统治某几度天区,当指该行星运行至这几度天区之内时,该行星的影响力最大。
上面所属这套行星占星学的理论系统,尽管其基础无疑是巴比伦的,但是搞得如此精制而且形式化,学者们认为其中也可能已有希腊占星学家的贡献。
巴比伦占星家观测及推算五大占星的运行,有他们自己的独特风格--他们特别重视行星的冲、留、初见、隐(即“状”的开始)等,“特征天象”(charateristicphenomnea)。由于这些天象都是周期性的,所以巴比伦是占星家对五大行星的运行周期掌握得非常之好。以前国内有些著作常提到下面这组周期,认为由此可见巴比伦人对行星周期已经测定的很准:
行星
|
回归原位置所需年数
|
金
|
8 |
水 |
46 |
土 |
59 |
火 |
32 |
木 |
71 |
上面这组数据实际上意味着:
行星 |
会合周期 |
年数 |
金 |
5 |
8 |
水 |
146 |
46 |
土 |
57 |
59 |
火 |
15 |
32 |
木 |
65 |
71 |
意思是说,金星约在8年内走完5个会合周期,其余各星类推。还有一组周期数据、前面金、水、土三星与上面一样,火与木的年数增为79与80天,就更准确一点。
然而现在我们知道,上面那些根据希腊著作家旧书里传下来的数据,其实远未能反映巴比伦占星学家对行星运动所达到的数理天文学水平。由出土的泥版文书中已经得到整理的天学文献可知,至迟在塞琉古王朝时期,巴比伦占星家已经使用如下关系式:
土:256F=265Y=9Pe
木:391F=427Y=36Pe
水:133F=284Y=151Pe
金:728F=1151Y
水:1513F=480Y
其中F表示会合周期,Pe表示恒星周期,Y是年。这组数据非常准确,其中的会合周期F与现代值相比,竟可吻合到3位小数。
还有颇可赞赏的一点,上面这些数据并不是靠长期观测的死办法,而是巧妙地利用准确性较低的小周期,进行合理的线性组合来获得。仍以木星的427年周期为例:由于巴比伦占星家们已经观测到,木星每12年绕黄道一周多5度,而每72年绕黄道6周但少6度,于是就有:
427=6×12+5×71
这就是木星427年长周期的来历。仿此,火星的284年周期可由47年和79年两个小周期线性组合而得:
282=47+3×79
其余三星也有类似的来历。这些大小周期,都已都专家在泥版文书中获得证实。
这里附带可以提到一点,在上面所引塞琉古王朝时期的行星运动关系式中,内性星金、水二星没有列出它们的恒星周期数值,这是因巴比伦人误将金、水二星的恒星周期认为1年--古代世界许多地方的占星一天文学家,包括中国的在内,都有同样的误解。造成这样相同错误的原因,在于地心体系的局限。
除了行星运动的周期之外,巴比伦占星家对于行星在黄道上运行时的快慢、往复(行星有逆行--当然只是在视运动中)等情况,也给予极大的关注,并力图用数学工具加以描述和推算。他们所使用的数学方法,包括线性和非线性的内插法,这在古代世界诸重要文明中药算是非常复杂、非常发达,因而也是非常领先的。在现今发现的泥版文书中,有一份塞琉古王朝时期的水星运动表,特别值得注意。该表的年代为塞琉古纪年第122年(S.E.122,即公元前189年),内容是6个月间水星逐日黄经值及其差分。在这段时间内,水星的的运行状况又被分为六小段,每段的状况各有不相同、描述时所用的数学方法也不同。
据研究,这分表与用现代方法计算而得的结果相比较,在“伏”的阶段误差有时可达8度,但在其余阶段则吻合得非常好。由于“伏”是一个看不见水星的阶段,所以有一点误差对于掌握水星整个周期内的运动而言影响不大。
巴比伦占星家在行星运动的观测和推算方面花费如此巨大的精力,当然是和他们的行星占星学体系的特点分不开的。要想密切掌握五大行星的过宫、它们在各个“三宫一体”中相应统治天区内的穿行,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情况,占星家们就必须精确掌握五大行星的各种周期,以及在每个会合周期内顺、留、逆、伏等种种运行状况,这样实施他们的占星活动时方能得心应手--我们不应忘记,巴比伦占星家对各种行星天象的观测及推算锻造与“占星预言”(astological predictions)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独家声明: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